古代已婚和未婚服饰

本文已影响3.85K人 

古代已婚和未婚服饰,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风俗习惯的国家,从古至今的人们对于结婚这种大事,都是非常重视的,婚礼的每一道程序都要尊重各地的风俗来进行,古代婚前婚后的服饰也有很大的区别,下面一起了解下古代已婚和未婚服饰。

古代已婚和未婚服饰1

洪武定为未婚女子用服。另有“罩甲”,大领无袖,直襟到腰下,纹饰折枝花或团花,为春秋外套,民女常服。“长裙”,明初瘦俏褶少。正德渐肥褶多,嘉靖裙短褶少。鞋履,由于缠足风盛,尖足绣鞋流行,尖足布鞋(上海宝山出土),尖端上翘接合缝处。后跟有提系。

早古代,从一个女子的装束就可一看出她是未婚还是已婚。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古代已婚和未婚的女子装束。在古代,女子满14岁要行及笄之礼,就是通过发式的改变来标示一个成熟阶段的到来。

古人认为女子到14岁的时候会来月经,从这时起女孩儿就不再留刘孩儿发型,而要把头发盘起来,也就是“发髻”。媒婆一看就知道可以给这个姑娘提亲了。由此可见,当看到一女子头发盘起,而且还插了簪子,这就说明她已经为他人妇。

中国传统汉服婚服与婚俗——明代

公元 1368 年,朱元璋推翻蒙古元朝,汉族收回了统治权,而汉族的衣冠制度也得到了恢复,婚服也基本沿用唐宋制度。(所以,汉服复兴并非当代人的“首创”,在古时发生过不止一次哦!)

一、凤冠霞帔+大袖

明代婚服基本沿用宋代制度,使用大袖加凤冠霞帔。大袖为对襟,与宋代相比,前门襟略有不同。

古代已婚和未婚服饰

明代的`凤冠与宋代基本一致,有较多的画像存世。皇室女子或命妇的凤冠因品阶不同,冠上所饰也不同,冠两侧还常会佩戴有品阶之分的凤钗称“金凤二”,(皇后凤簪簪头为凤凰,口衔长长的珠结链子)。

霞帔略与宋代不同,宋明两代霞帔虽都是两条,但明代前端裁为斜边并缝合,挂坠子,后端平直。庶民新娘的霞帔不可用龙凤纹。

二、新郎“官”的特权——越级使用婚服

唐宋以来,民间士庶行亲迎之礼时,常有僭越自己的身份,使用品官、命妇之服的现象。明代随旧俗,《明史·礼志》记载,“凡庶人娶妇……婿常服,或假九品服;女服花钗大袖。”也就是说平民新郎可以穿从九品官职的服饰,新郎官也是“官”嘛!新娘穿花钗大袖(唐代礼服名称,这里指代从九品命妇服)。现代的我们无身份等级限制,明制婚礼采用皇后礼服形制的也非常多。

三、红盖头

明代新娘依旧会使用盖头,且多为红色布帛所制。新娘披红盖头的习俗就此定型。

古代已婚和未婚服饰2

历朝历代的美好婚服

近些年来,复古婚礼渐起,凤冠霞帔的大红嫁衣也被很多人接受。

一起来欣赏古代那些美好的婚服吧!先秦·玄丝衣先秦时期,婚礼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穿着要庄重。新娘的打扮为“次、纯衣、袇”。

“次”指的是一种假髻,用假发编制,再用簪钗固定到头发上。

“纯衣”被认为是一种玄色的礼服,形制应与深衣类似,上衣与下裳缝在一起。“ 袇”说的是礼服上浅红色的衣边。

以 (浅红色)为衣边,是因为象征大地的黄色,在古代没有具体的方位来指代它,所以托位于南方,黄与南方的赤红相并,便是色。于是“玄者,天地之色,以为祭服”。

唐·花钗礼衣

《新唐书·车服志》记载,皇后、皇子妃在受册时,需着深青、青色的祎衣、褕翟。民间女子出嫁,穿青色的大袖连裳,形同无翟鸟(长尾山雉)纹饰的翟衣,佩戴金银琉璃涂饰的花钗。

唐代女子的嫁衣以“花钗礼衣”为主流,主体为青色,形制上是衣裳连属的大袖深衣,发髻佩花形钗。

宋·花冠大袖

宋代女子的嫁衣沿袭自唐代,但变化也十分明显。衣裳连属的深衣制大袖依然流 行 ,款式从交领改为对襟。冠帔,即凤冠与霞帔,被认为是与大袖相配的饰品。

古代已婚和未婚服饰 第2张

“凤冠”原本是后妃、命妇朝服,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兴于晚唐五代,流行于两宋。

宋代平民女子所戴的冠,并无凤鸟等繁复装饰,而饰以花钗、珠宝等,所以也被称为花冠,是婚礼中不可缺少的首服。

明·凤冠霞帔

《明史·舆服志》载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以大袖衫为礼服。大袖衫之下为红色罗裙,下摆宽大多褶皱,十分隆重。

在明代,凤冠霞帔非赐不能服,是后宫贵妇身份、品位的标识物。但婚姻乃人生头等大事,唐宋以来的朝廷都乐意在婚仪上成人之美。古代的婚礼服饰便有“假服”一说,平民新娘出嫁时可以穿着九品命妇的凤冠霞帔,只是霞帔上不能使用龙凤纹。

清·旗袍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这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体现在服装文化上尤为明显。满服改变了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形式,它是近代男士的马褂长袍、女士旗袍的雏形。

最原始的旗袍就在清朝出现,满族妇女以穿旗袍为主,旗袍衣身修长,衣袖短窄,与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的中国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清朝的嫁衣虽然沿袭了明朝的凤冠霞帔,但婚服的款式则是以旗袍为模板了。

古代已婚和未婚服饰3

古代未及笄、未出阁女子穿什么服饰?一般梳什么发髻?

服饰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

礼部言命妇及庶民妻衣服首餙俱有等衰,唯女子在室者无其制。按宋制,女年二十而笄,未笄之前服饰之制,史亦无所见。但士大夫家相传,皆作三小髻,金钗珠头,<髟巾>窄袖褙子,宜如其制。从之

古代已婚和未婚服饰 第3张

发髻(只要未出阁都是差不多

一般尚未及笄的女子梳打扒角(明)(即女孩子头发分梳两边,束成八字角模样。),以梳双髻为多,即在头上或在额旁梳成两个小鬟(宋)

及笄后,发式也从不插笄的丫髻,改为成年人的样子挽髻插笄,并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有所系,从此后深居闺室,不与外人接触。且,礼毕之后还要把发笄取下,解开发髻,恢复原来的发式,以此来区别已出嫁和已许嫁的女子。

以清代来说,少女多以小螺髻,二螺髻、双髻和环髻为常梳的发式,例如元宝头,梳挽时先将头发盘旋叠压,然后翘起前后两股,中间加插簪钗,髻旁插以鲜花或珠花。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