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学走路的是哪里人

本文已影响9.33K人 

燕国人。

邯郸学步学走路的是哪里人1

邯郸学步学走路的是燕国人,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可是没有学会,又忘记了自己本来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

古时的燕国包括冀北、北京地区和辽宁西部的大凌河流域、辽东以及朝鲜半岛的乐浪(今朝鲜平安南道)、玄菟(今朝鲜咸镜道)。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不懂创新、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是一个含有讽刺意义的成语。

邯郸学步学走路的是哪里人
  

邯郸学步给我们的启示是:

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如果盲目的崇拜别人,一味的模仿别人,必将进入学习的误区,导致既学不好别人的东西,又失去了自己的立身之本的严重后果。

邯郸学步学走路的是哪里人2

是燕国人,该成语典故出自《庄子·秋水》。

原文: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译文: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扩展资料:

燕国(青铜器铭文作匽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

邯郸学步学走路的是哪里人 第2张
  

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前323年,燕易王称王。前316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两年后,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国。燕昭王广纳贤士,励精图治,任用乐毅合纵攻齐、秦开破东胡朝鲜,盛极一时。

燕昭王去世后,燕国迅速衰落。长平之战后,燕国企图趁火打劫,结果连败于赵国,沦为弱国。前228年,秦破赵都邯郸,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联合赵代王嘉抵抗秦军,战败后,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邯郸学步学走路的是哪里人3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我们都不陌生,它指的是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庄子·秋水》。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去邯郸学步的人是哪个国家的?

根据《庄子·秋水》的记载,这个去邯郸学步的人是燕国的。燕国在战国时期位于今天的河北一带,距离邯郸并不远。邯郸是赵国的都城,赵国疆域包括了今天河北、山西等地区。因此,从这个人的出身和地理位置来看,他很有可能是来自赵国的人。

不过,关于这个人的具体身份和历史背景,文献中并没有详细记载。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想学习邯郸步行技巧的人,结果却因为模仿不得要领,连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盲目模仿别人是不可取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总是想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等。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果我们总是模仿别人,很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最终什么也学不到。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不要盲目模仿别人。只有当我们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幸福。

邯郸学步学走路的是哪里人 第3张
  

邯郸步,嫡传的贵族礼节

邯郸曾是周朝的繁华城市,后来成为赵国的都城,周朝的礼法在这里保留了完整的传承。

赵人重礼法,言行举止都严格遵循周朝《礼记》的规定。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都体现了周朝遗族的华贵,连走路的姿势都十分优雅。

因此,身处燕地、齐地等偏远地域的有钱人都涌来邯郸,学习正规的贵族步法,以彰显身份。

但是,这些对赵国人习以为常的步法,外地人学起来却十分困难。

无它,细节太多、规定太严,而且技术难度十分高,甚至比普通人表演走钢丝还要难!

与长辈随行,规矩最重

《礼记》是一部规范古代贵族行为的礼法,包括了饮食起居、言行举止等细枝末节。其中《曲礼》篇就规定了许多关于走路的规矩,让现代人看了都头皮发麻。

据《曲礼》记载,若你和辈分长的人在一起,"见父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为人子者,行不中道";"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向长者所视"。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部分是“邯郸步”的总纲,主要讲行止的规矩,分三点:

遇到父辈的人,听他们的吩咐前进后退,而且不得走在道路的中间。如果和师长一起出行,不得越过他们和别人打招呼。如果和他们在途中遭遇,应小步跑向前,直身拱手,再俯身退到一旁让路。若是和德高望重的人一起登高处,不得左顾右盼,视线必须放在他们观望的方向。这些看起来似乎并不难,要做的主要是顺从长辈,练习眼力界。

邯郸学步学走路的是哪里人 第4张
  

去别人家串门,规矩更严

如果你去别人家里做客,"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屐,方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礼法的根本是互相的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在获得尊重的同时提升自我评价和行为举止约束。因此,《曲礼》第二部分讲的是登堂入室的礼节,基本有以下三点:

去别人家做客,登堂之前步子必须发出声音,让别人听到,不可蹑手蹑脚。如果看到门外有两双鞋,听到里面说话的声音才可以进去,没有声音,说明主人家在谈密事,不得进入。如果你前面有帷幕或帘子式样的门,不得小跑;

在堂上不得小跑,手中持着玉器,更不得小跑。如果台阶在东面,应先抬右足,台阶在西面则抬左足。这部分也不是特别难,主要是锻炼记忆力,不冒犯别人的隐私。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