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本文已影响4.02K人 

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生活中,大家对下雪不冷化雪冷很好奇,其实雪是有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所以会放出热量,而雪在融化的时候是需要吸收热量的,自然温度就比较低。下面是关于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内容。

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1

一:教科书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下雪的原理开始说起。冬天的时候,我国各个地方经常会受到寒潮的侵袭。寒潮就是从北向南流动的一股强烈的又冷又干的空气,当它的前缘与南方的暖湿空气发生接触的时候,由于冷空气比暖空气重,就会使的暖湿空气向上抬升,一直升到高空去,使暖空气中的水汽迅速凝华成为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增大成为雪花降落下来。

在寒潮来临之前,南方暖湿气流会表现的十分活跃,这使得天气出现转暖的情况。而水汽凝华为雪花,也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这就使下雪前以及下雪时的天气并不很冷。

当寒潮中心过境以后,雪停下来,天气立刻变得晴朗起来。因为天空失去了云层的屏障,地面开始向外散放出大量的热量,这时温度就逐渐降低;加上积雪在阳光照射之下开始融化,融化的时候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根据实验,1克0摄氏度的冰融化成0摄氏度的水,要吸收334.4焦耳的热量,所以大片积雪融化的时候,被吸收掉的热量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人们就觉得天气冷了一些。

二:空气干燥潮湿版

可能99.99%的人因物理教科书认为:由于化雪的时候雪化成水,固体转化为液体要吸收大量的能量,所以导致我们感觉化雪的时候更冷。

纠正这一错误之前,先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雪为什么会化?(化雪的能量哪里来?)

2、为什么同样低温,南方比北方感觉冷?

教科书的解释,让我们觉得似乎有道理。但是若说化雪吸收能量导致气温更低的话,甚至低于下雪的`时候,雪水不是应该结冰么?那你想一下,雪还会化吗?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下雪不冷化雪冷?

如果不是教科书误导,我想会有超过一半的人,仅仅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经验就想到正确的答案:下雪时的空气干燥,化雪时的空气潮湿,在低温高湿环境下,人会感觉更冷。

“感觉”冷是一种生理现象,它不直接反应气温的高低。空气潮湿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也不是问题的本质原因。那为什么空气潮湿人就感觉更冷呢?深究下去,这其实仍然是一个物理问题,关于物质比热的。

比热就是一种物质每克每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焦耳)。水是已知物质中比热最大的。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水蒸汽介质含量高,空气的总体比热远大于没有水蒸气的其它气体,空气传导热量的效率也更高。空气通过人体皮肤带走能量,化雪时的冷湿空气带走人体能量的效率要高于下雪时的干燥空气。

你想,零上几度的水汽与皮肤接触,升温到三十几度,它要吸收大量能量。吸收了能量温度升高的空气分子(包括水蒸气)运动性增强,随着空气流动(分子运动)不断散发出去,又有新的冷空气补充进来,想一下人就冷得发抖了。如果是干燥的空气,人体只需提供极少热量就可以使温度升高到体表温度,所以我们就“感觉”同样低温下,空气潮湿时更冷了。

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2

第一点,水三相变化中潜热的变化。大家都知道,化雪是一个吸热的过程,雪受到阳光的照射,吸收到阳光的能量后开始化掉,雪化成水这个过程是一个吸收环境热量的过程。因此,化雪能够吸收大量的环境热量,这也是造成化雪冷的一个原因了。在0℃时1克液态水凝结成冰要释放80卡的热量,1克水蒸气凝结成冰晶要释放595卡的热量。所以在雪花形成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热量,对下层空气有较强的加温作用。虽然地表的融雪——吸热过程同时存在,但总体上说放热过程占主导,从而阻止气温进一步下降。而雪过天晴后,以融雪吸热为主要变化过程,大气热量产生亏损,气温则进一步下降。

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第二点,下雪的时候冷空气主力还未到。一般下雪的时候,都是气温在0度左右,冷暖空气交锋的时候,大量的积水云遇到了冷空气,才会直接凝结成为雪花飘落下来。这时候冷空气的力量还不是非常大,并不能把暖湿气流刮走,因此,这时候气温也就是0度左右了,因该说气温不是特别的低。下雪过程是这样的:当冷空气疲软,南方的暖湿空气开始涌来,开始刮南风,几天后达到高峰,也开始疲软,冷空气就会进入。暖湿气流就被相对较重的干冷空气抬升后,二者处于势均力敌状态。暖湿气流被抬升后很快就形成降雪,这时由于刚进来一些冷空气,而且很快被升温,并且没有风,而雪本身也就是零下几度而已,所以我们感觉不太冷。

第三点,化雪的时候冷空气占据主流。到了天气放晴的时候,往往是冷空气已经占据了主流,把暖湿云团都刮走了,这时候天气才会变得晴朗起来,空中没有云层的阻隔了。因此,这时候太阳可以直射地面,可以把能够照到的雪给花掉了,但是这时候的气温往往是很低的了,可能会低于0度的。这时候学能够融化,主要是太阳能够直射雪花,因此雪才会化掉的。如果在北方,大家也都知道,往往中午化完雪,到了下午雪可能又冻成冰了。

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第2张

在下雪之后,随着冷空气的进一步深入,上面说的冷暖封的僵持会被打破降雪带南移,北风夹带寒流正式袭来,一般一天或一夜后气温触底。而此时早已不再下雪,天气进入冰雪融化期。所以我们才感觉到了寒冷。还有一点就是雪的融化会带走热量,会导致寒潮迟迟不退,连续寒冷。等雪都融化后,暖空气才会再次占主导地位。所以我们的感觉就是下雪不冷化雪冷。简言之就是下雪的时候暖空气还在头顶,冷空气冷量有限,二者僵持,几乎无风,所以不冷。雪下完后冷空气来了,又是大风又是寒潮,又是气温触底,所以感觉比下雪时冷多啦。而化雪吸收热量只是延长了冷的持续时间,不是主导因素。

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第3张

第四点,地面积雪反射能力强,温室效应被减弱。化雪的时候,因为积雪是白色的,因此地面积雪对于太阳能量的反射能力是非常强的。因此,化雪的时候,太阳能量更不容易被地面吸收,留在地面附近,也不利于被近地层空气吸收。而且这时候,还在冷空气控制之下,因此,就会气温更低,虽然看着雪被阳光照射着有点融化,但是温度更低,显得格外冷。下雪时由于云层和地表之间的空气多次接受地表和云层之间的长波辐射而升温,所以气温不至于降低很多。在天晴以后,空气中的水汽、尘埃等大为减少,温室效应减弱,而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即可见光吸收能力很差,也就是说,太阳光对空气直接升温效应不显著。

大气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新鲜雪面对太阳辐射反射率高达90%以上,绝大部分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既不能为地表所吸收,也不能被大气吸收,而白白散失于空间,从而造成气温显著下降。冰雪表面反射率大,能够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少,这是冰雪表面制冷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冰雪表面的长波辐射能力很强,几乎与黑体完全一样,这就使得冰雪表面的有效辐射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要比其它的下垫面大,温度更低。

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第4张

冰雪表面与大气间的能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能力很弱。冰雪对太阳辐射的透射率和导热率都很小。新降到地面的积雪疏松多孔,其中能够含有40%-50%的空气。因为空气不易传热,这样,大地就像盖上了一条又大又软的棉被。这“棉被”可以防止土壤中的热量向外散发,又可阻止外界冷空气的侵入。当冰雪厚度达50厘米时,地表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基本上被切断。因此,大气得不到地表的热量输送,地面的热量不易散发出去,就好像给地面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冰雪表面上形成的气团冷而干,其长波辐射能因空气中缺乏水汽而大量逸散至宇宙空间,大气逆辐射微弱冰雪表面上有小幅设失热更难以得到补偿。由此可见,冰雪表面使气温将低的效应十分显著。

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第5张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从而产生了“下雪不冷化雪冷”这一奇特的天气现象。当然“下雪不冷融雪冷”毕竟只是一句在我国中北部地区的较寒冷冬季才适用的民谚,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这句谚语是人们长时间的生活总结出来的规律,其实放在我们现在也是完全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的通的。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