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际聋人日

本文已影响3.98K人 

2021年国际聋人日,世界上有很多的残障人士,这些人群的生活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我们应该多注意这些弱势群体的相关权益的保障。国际聋人日主要是为了帮助聋人,那么2021年国际聋人日是什么时候呢?

2021年国际聋人日1

2021年 09月第四个星期日,即9月27日是国际聋人节,简称聋人节。

聋人节的意义在于对社会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提高聋人的社会地位。中国会在聋人节举办各种活动,以推动聋人平等参与社会,并唤起社会对聋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

2021年国际聋人日

强调聋人可以通过手语翻译、字幕、隐藏式字幕等方式获取到公开信息和公众服务。像医疗保健、就业、社会福利以及其他政府服务,获取这类公众服务一个关键点是可以使用手语翻译。

目前,我国有1.2亿人存在听力障碍,其中听力语言障碍者达到了2780万人,这中间包括7岁以下的听障儿童有20万,每年还有3万新生聋儿。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但是这些听障儿童,如果能在7岁之前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康复,他们中的`90%是有机会听到这个世界。但目前,我国听障儿童的救治情况并不乐观,高昂的耳蜗手术费用和康复训练费用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导致听障儿童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永远失去了倾听世界的机会。

聋人群体虽然身体上有一些不便,但是这些并不影响他们热爱生活的心,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帮助他们,多多为他们谋取福利,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

2021年国际聋人日2

突发性耳聋的特点

原因不明、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单侧听力下降最常见,可伴有耳鸣、耳闷或眩晕、恶心、呕吐等,尽早治疗有利于患者恢复,少数患者可自愈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及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为主要手段。不同类型听力下降的治疗方法及药物配比略有差异,早期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和恢复听力,少数患者可自愈。

一般治疗: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及剧烈的情绪波动。改善不良用耳习惯,避免噪声刺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需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水平。眩晕、头晕或恶心、呕吐症状明显时可遵医嘱服药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多连用两周。若治疗过程中听力完全恢复可考虑停药,若治疗后听力改善不佳可考虑延长用药时间,听力确实无法恢复者可考虑佩戴助听器,少数患者可行人工耳蜗等辅助装置以改善听力情况。

中医治疗:突发性耳聋在中医称为“暴聋”,辨证施治,口服中药饮片结合苇管灸治疗、中药塌渍治疗,配合中医耳部导引法,鸣天鼓等传统治疗手段治疗突发性耳聋,获得良好疗效。

2021年国际聋人日 第2张

其他治疗:高压氧舱治疗如何预防耳聋我们无法改变先天性的基因突变,但是对于“后天性耳聋”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例如减少手机、耳机的使用,这些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听觉器官。

不滥用抗生素药物:抗感染类的药物不可乱吃,例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耳毒性。

另外,一些生活中的细节也需要注意,例如不要频繁挖耳朵,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感染甚至鼓膜穿孔;游泳前后应注意耳部卫生,避免感染;擤鼻涕时不宜过于用力,否则鼻涕及其携带的病毒、细菌可能会逆流进咽鼓管涌向中耳腔,擤鼻涕时最好左右鼻腔单独进行;当突然发觉听力下降,或耳中闷胀不适感、耳鸣时,应引起重视,这些症状往往提示比较严重的耳部疾病的发生,需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2021年国际聋人日3

耳聋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对耳聋的预防也要有针对性。

先天性耳聋的主因之一是基因隐性遗传,即父母双方都不耳聋但分别都携带了一个耳聋基因,遗传到孩子身上即表现为耳聋。这种耳聋基因的携带率高达12%,要想预防下一代先天性耳聋实现优生优育,夫妻双方可在备孕前进行基因筛查,或者在孕期进行羊水筛查。另外,母体在孕期产期受到影响也会造成新生儿先天性耳聋,因此要特别注意母体在此期间的护理,防止母体和新生儿病毒感染,孕期用药一定要遵医嘱。

首先,过大的噪声很容易造成内耳损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暴露在嗓声环境中。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采取保护措施,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每天处于10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的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在超过11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的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

其次,很多药物具有耳毒性副作用。目前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临床上应尽量避免这些药物的不正确使用。药物性耳聋受基因控制,因此在必须要服用耳毒性药物前,可先进行药物性耳聋基因检测,以防患于未然。

第三,对于中耳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因为中耳炎症会导致听骨链功能和形态异常,炎症入侵至内耳也有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耳聋。为预防中耳炎,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不当掏耳朵,以免操作不当造成机械损伤,其次要积极处理扁桃体炎、鼻窦炎、增殖腺炎等各类鼻部、咽部疾病。

2021年国际聋人日 第3张

对于如外耳道、听骨、鼓膜等耳部传音结构损伤造成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来治疗;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无法通过药物和手术得到改善,可以佩戴助听器;对于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以配戴大功率助听器,若无效则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人工耳蜗已经是一种公认的耳聋治疗高新技术。它是一种能替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装置,需要通过手术将其植入到患者头部的肌肉和颅骨之间。术后要进行安装和调试,使患者拥有最佳的听音舒适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力及语言康复训练,便可以达到言语交流的目的。

有些耳聋患者是在语言能力建立之前致聋的,虽然不哑但却无法正常说话。在未来,一种“智能石墨烯人工喉”有望帮助聋哑人“开口说话”,即利用多孔石墨烯材料的优势,制造出一种收发同体、适合穿戴的集成声学器件。研究发现,多孔石墨烯不仅能通过热声效应发出100HZ~40kHZ的宽频谱声音,其多孔结构对压力也极为敏感,能够感知发声时喉咙处的微弱振动,可以通过压阻效应接收声音信号。根据这些特性,研究者制作出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能预先根据聋哑人的发声特点,设定聋哑人特有的“语言编码”,在发出声音时,智能设备能感知喉咙振动状态并发出预先设定的声音。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