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又来啦!家长们需要了解这些知识

本文已影响4.19K人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又来啦!家长们需要了解这些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

多发生于6月龄到五岁内的儿童,在三岁内更为常见,在六个月以后,母亲经过胎盘传给孩子的抗体逐渐消退,孩子自己的免疫力弱抵抗不住病毒的侵害。该病全年都可以发病,在北方地区夏秋高发,南方地区春夏为主高峰,秋冬为次高峰。

感染病毒后,患儿不会立即发病。病毒先在体内大量复制,经过3~7天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发病期。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多数为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

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出疹前可能会出现发热,大部分是低热,小于38.3摄氏度。

口腔疱疹最多见与舌头和颊粘膜,其次为唇齿侧和硬鄂,口周也会出现。开始时为红色斑片,继而发展为周围红晕的水泡,在2-5天左右水泡会破裂,形成浅的灰白-黄色基底,红斑围绕的溃疡,这时孩子会说咽喉疼痛或者拒绝吃东西。

抵抗力强的孩子仅会出现轻微症状,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出现,而抵抗力弱的孩子就没那么幸运啦,不仅发病迅速,甚至可能出现脑膜炎或脑炎、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虽然大部分患病的孩子症状都比较轻微,7-10天就会自愈。不过得了手足口病,长了疱疹会让孩子比较痛苦,寝食难安,而且该病毒传播速度快,极易传染给他人。所以,秋季的这个手足口次高峰,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哦!

勤洗手

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七步洗手法)

消毒和通风

可以用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毒方法给孩子的东西和家居用品消毒。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晾晒衣被。

按时接种疫苗(建议6月龄—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疫苗)

家长们不要以为接种疫苗后就万事大吉了,因为手足口病的病毒多达20多种,即使接种过疫苗的孩子也会有患上手足口病的可能。所以给孩子接种疫苗后,家长依然不能掉以轻心,需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提高免疫力

让孩子保持他原有的生活规律,活动量跟平常差不多,不要太晚睡,不要过于劳累。孩子免疫力没有发生大的波动,就不容易生病。

不幸中招,如何护理?

万一孩子中招,家长们也别太着急。手足口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自限性疾病,跟感冒一样,没有特效药,也不用吃所谓的抗病毒药。

发热的护理

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皮疹的护理

出疹子时,家长应保持孩子皮肤的清洁,并要及时给孩子更换衣服。此外,要给孩子勤修指甲,以免过度抓挠引发的皮肤损伤和感染。若疱疹破裂并伴有皮肤的继发感染时,可局部外用抗菌药膏。

口腔的护理

若孩子嘴里的疱疹已溃疡,家长可用鱼肝油或维生素B2片剂研成粉涂抹口腔,并要让孩子经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给孩子喝点偏凉的奶或水,少量多次,用吸管饮用,可帮孩子减轻口腔溃疡的痛苦。

饮食护理(清软糯为主)

患病期间,发病2—5天后会破裂形成溃疡,这是孩子会觉得嘴巴痛。

建议给宝宝吃偏凉的一些食品,可以缓解疼痛。

在性状上,要选择软糯的食品。

味道上以不刺激的食品为主,过于酸的,辣的食品不能吃。

推荐凉了的八宝粥

手足口病可能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来传播。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口水、皮肤、粪便等或患者接触过的毛巾、手帕、口杯、玩具、餐具、奶瓶及床上用品、内衣等,进而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此外,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打喷嚏),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手足口病重症是什么?

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否为手足口病重症了,需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颈项强直(脖子僵硬的感觉)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其他有关事项

一般的手足口病,只需要对症处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等,在家里加强护理,1-2周就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手足口病在症状消失后仍可具有传染性!建议手足口病幼儿症状消失1周,过了隔离期后再去上学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成人也有可能被传染手足口病!尤其是大人接触患儿的排泄物之后,一定要用肥皂或消毒洗手液洗手,因为大便中病毒的感染性可能持续几周。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