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做好引导耍小聪明的孩子

本文已影响1.93W人 

父母要做好引导耍小聪明的孩子,孩子是上天的馈赠,将现在出现的问题解决好,孩子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教育宝宝需要家长自己先有良好的素养,培养孩子会让孩子在未来成长得更好。看完父母要做好引导耍小聪明的孩子,学着启蒙家里的小天使吧!

父母要做好引导耍小聪明的孩子
父母要做好引导耍小聪明的孩子1

一、小聪明不是大智慧

知道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为自己的错误开脱,确实是聪明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判断一件事情的后果,然后做出反常的应对措施,来减少对自己的不利。就像偷偷把自己弄坏的玩具藏起来,把自己不爱吃的东西倒掉,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子能立刻想到的。

但是小孩子的是非善恶观还没有形成,做事情也不能把握好程度,他们在耍小聪明的时候,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避免麻烦,并不会顾忌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引导,孩子就会养成错误的习惯,长大后很容易在这样的小聪明上栽跟头。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都成就不了大智慧,注定碌碌无为。

二、耍小聪明会危害孩子一生,父母要做好引导

1、不要炫耀

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有的妈妈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自己家孩子耍小聪明的行为:“你们都不知道,今天我家的小鬼、、、、、、”言语和动作间充满了宠溺和自豪,目的是想要别人知道自己家孩子有多聪明,多机灵。这其实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会助长孩子的不良风气,让孩子误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是优秀的。

2、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

面对孩子的小聪明,妈妈不要嘲讽,挖苦,呵斥,首先要保留孩子的自尊,然后说教才会变的更加有力。比如孩子偷偷藏起摔坏的玩具,妈妈不要当场揭穿,可以通过暗示的办法让孩子自己承认。孩子只要保证自己说实话以后不会受到惩罚,他们其实也不愿意撒谎的。

3、让孩子承担后果

耍小聪明把玩具弄坏了,就要承担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玩具的后果;耍小聪明贪吃了甜食,就要承担几天不能吃甜食的后果;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下一次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他们就会考虑好再做反应。

父母要做好引导耍小聪明的孩子2

◆ 钻空子型

洋洋主要由妈妈带着,爸爸工作比较忙。可是最近妈妈要去出差,不得不让爸爸单独在家带洋洋。洋洋很喜欢吃冰激凌,这天洋洋吃完了一个冰激凌,还想吃,就告诉爸爸:“妈妈在家的时候,都让我吃两个。”晚上爸爸让洋洋早点刷牙睡觉,洋洋又有理由了:“妈妈在家的时候,都让我看完两集《喜羊羊和灰太狼》再睡觉。”于是,洋洋又喜滋滋地看电视了。9点了,妈妈打电话来问洋洋睡着了吗?爸爸说洋洋在看电视,妈妈很惊讶,洋洋平时8点就睡觉了。

案例分析: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察言观色,钻爸爸或妈妈的“空子”。如果爸爸妈妈不仔细分析,往往会中了孩子的计。案例中,如果洋洋的爸爸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让孩子按时睡觉,孩子就会知道任何理由都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了,也就不会再耍小聪明了。由于家长本身对孩子溺爱、娇惯,对孩子的错误包庇、袒护,往往会强化孩子的这种“小聪明”,对这种类型的小聪明,家长需要反思夫妻之间教育态度是否一致,是否对孩子过于溺爱、放纵,从而给孩子可乘之机,让孩子钻了空子。

◆逃避惩罚型

爸爸最近给强强买了一个能发声和发光的玩具飞机,强强很喜欢,恨不得上幼儿园都带着去,平时家里来了小朋友都不舍得拿出来让小伙伴看看。可是,最近两天,强强有点闷闷不乐,也不拿玩具飞机玩了。妈妈问:“强强你的玩具飞机呢?怎么不玩了呢?”强强说:“送给邻居家的`小弟弟了。”过了几天,妈妈在收拾房间时,在沙发下发现了玩坏的玩具飞机。妈妈很生气,孩子不但把刚买的玩具飞机弄坏了,而且还撒谎。

案例分析:虽然三四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了不少道理,但偶尔还会犯错。孩子因害怕自己的错误行为被成人惩罚往往会耍一下“小聪明”,以此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逃避惩罚。面对孩子的这种“小聪明”,大人不必马上揭穿、急于纠正,而应当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如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爸爸妈妈更不希望他撒谎。然后,给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理解孩子犯错误的动机,包容孩子的错误结果,给予孩子改正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

◆偷懒型

妈妈看到明明把玩具撒了一地,让明明在吃饭之前把玩具收拾好,并告诉明明:“不收拾好玩具,中午就不许吃饭。”过了一会,妈妈看到明明屋子里很干净,散落一地的玩具不见了,书包、衣服都不见了。妈妈走过来偷偷一看,原来明明根本没收拾,而是把所有的玩具和衣服之类的都塞到柜子里了,玩具杂七杂八地堆在柜子里。

案例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耍一些这种类型的小聪明,如偷偷少练两遍琴,故意把字写的大大的,认为这样就可以少写点,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瞒过父母,获得一时的轻松。当孩子出现这种小聪明时,父母不要给予孩子批评或指责,而是诚恳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但不聪明而且会害了自己。父母也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告诉孩子做人要诚实,要脚踏实地,不能投机取巧,也可以给孩子示范正确的方法(比如怎么样收拾等)。总之,父母要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样孩子就没有理由推托自己该做的事。

◆满足需求型

婷婷这几天总说她在幼儿园里睡觉是表现最好的,老师每天都夸她。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觉得女儿在幼儿园向来不喜欢睡午觉,最近怎么一下子变化这么大呢?这天,妈妈去幼儿园接婷婷回家。老师告诉婷婷的妈妈,说婷婷平时的表现还不错,就是中午睡觉的时候不好,老是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

案例分析:有时孩子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型的小聪明”。案例中,婷婷想用“午睡好”来证明自己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好,说明婷婷很想做一个好孩子,其出发点是正确的。如果家长单纯因为孩子说了谎而责备孩子,会让孩子误认为自己的愿望也是错误的,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用善意的方法引导孩子善意的愿望,才能有积极的效果。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