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晚期来自孩子的感动

本文已影响7.61K人 

幼儿晚期来自孩子的感动,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积极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孩子都是在小时候开始学会某项技能的,家长不能一味地去责骂孩子,以下是幼儿晚期来自孩子的感动方法。

幼儿晚期来自孩子的感动

幼儿晚期来自孩子的感动1

昨天和今天,是我与两个儿子的生日。我们母子三人同时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季节——我即将剪断青春的最后一条尾巴,禾禾、木木则进入了“学龄前期”。

该怎样描绘三周岁的小宝宝呢?未及开言我已心发慌,刚坐在书桌前屁股底下就像着了火。此刻,我的面容憔悴、口干舌燥,喝了好几杯都不解渴,心里头凭空设想了无数个危险的镜头——

爬窗台、撕墙纸、玩水玩沙玩打火机,把皮带缠在脖子上,打开阳台的玻璃窗往下扔东西,光着小脚丫就敢从床上往下跳,用油画棒在脸蛋子上画满了五颜六色,跟他们讲话有时像“对牛弹琴”一样、根本不理会成人世界的所谓“清规戒律”……这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家伙呀,都快把家里掀成底朝天、把自个变成从天而降的小精灵啦!

说实话,我自己的生日过不过早就无所谓啦,儿子们的生日才是全家最精彩的看点。母亲早送了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在我的督促下,上午老公和我,带着禾禾、木木,一块儿来到“好孩子”专卖店,挑选了两辆崭新的自行车。

木木眼泪汪汪地,说什么也不让我出门去开会。

母亲哄说道:“妈妈给你们买了自行车,没有钱了,还得去上班挣钱,才能再买好吃的。”

听了这话,木木“蹬蹬”地跑到我面前。

只听他一本正经地说道:“妈妈,你别去上班了,我不吃好吃的了!”接下来,他又像重复或者思考自己的话一样,先摇了摇头,然后坚决地说:“不吃了!!”

禾禾也跟着“鹦鹉学舌”:“妈妈,你别去上班了,我不吃……”

一刹那间,我的心湿润了。我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家门,连声“再见”都没敢跟儿子们说。

一路上,我回味着这句话。还有什么比听到这样的语言更令人陶醉的呢?还有什么比儿子们的童心更可贵的`呢?还有什么比成功地训育出两个懂事的宝宝更为欣慰的呢?

老实说,这句话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整天,是我三十五岁生日里所得到的最本真的一句祝福,也是养育孩子三年多时间里最切实的安慰呀。

禾禾、木木大多数情况下能顺从父母的要求;很多事情敢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追求正直、完美、善良、礼貌等品格……相对于其月龄来说,表现得挺成熟的哪。

关于这对超人气双胞胎,关于成长,关于生命,关于爱,我还有记不完的情愫和数不清的欢笑。这是我写作的理由和姿态,日记也会一如既往地写下去。我要帮禾禾、木木锁定童年,镌刻欢笑,播撒幸福!

我由衷地希望:感动过自己的文字一定是温暖的,而那些精彩的细节和瞬间也一定会温暖更多人的心灵……

最后,我还要说一句:嘉禾、嘉木,妈妈永远爱你们,永远为你们祈福!

幼儿晚期来自孩子的感动2

众所周知,小鹅出生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它们追随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并把它认作自己的“母亲”;如果在小鹅出生的二十小时以内接触不到活动物体,一、二天后,它们的这种本能便丧失了。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把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称为“印刻”印象,发生的时期叫做“发展关键期”。洛伦兹因为“关键期”理论的提出和研究,荣获了诺贝尔奖。

具体来讲,一个人第一个敏感期是秩序敏感期(0—3岁);第二个是运动敏感期(1—4岁);第三个是语言敏感期(0—3岁);第四个是一种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1岁);第五个是社会生活礼仪的敏感期(2岁半开始);第六个是感官敏感期,也就是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这五个感觉器官的敏感期(0—5岁);还有一个数学敏感期(4岁开始);另外则是艺术敏感期(4岁开始)……

日本早期潜能教育权威井深大则认为,早期教育最关键的时段如下:出生后六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食物的关键时段;出生后九个月至一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两、三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两岁半至三岁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年龄,应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四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四至五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五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五至六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

作为一个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两个幼儿的家长,我一直关注并探求着有关早期教育观念的科学性。比如,孩子怎样通过模仿和节律学习?为何创造性游戏如此重要?为什么滋养孩子的感官非常重要?……

我觉得,三岁前儿童在发育的方向和速度上主要取决于天天带他的人怎么做、做了些什么。所以,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发育规律、掌握孩子的发育特点。带养人必须具有爱心、耐心和恒心,才能使婴幼儿处于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而不能一劳永逸,更不能一曝十寒。

举个例子吧。木木最初建立“秩序感”,据我的观察,是从一件小事开始的:清晨,木木好比一只早起的小鸟,总是率先飞到禾禾的屋里探听虚实。突然有一天,他发现禾禾的床上多了一个小被子,是他屋里的东西。于是,他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不对,不对。”然后,他把这被子拿走了。

充足的时间和适当的空间,常常成为发展幼儿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条件。然而,周围环境的变化,会让幼儿感觉中认定的身边的秩序被破坏;而当自己觉得舒服的秩序一旦变成了不舒服的秩序时,幼儿便会表现出极大的反感来,乃至无缘无故地啼哭、食欲不振或者发烧生病。于是,同样敏感的我及时地抓住机会,从超市里买了套杯和积木,开始教他们拼接各种图形。尽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禾禾、木木最大的乐趣还是停留在将积木搭高的程度上,但我仍然坚持不懈地把“管道”、“齿轮”、“螺丝”、“锯子”、“剪刀”等工具提供出来。很快,禾禾开始琢磨这些小玩意儿了。

有一天晚上,禾禾说什么也不睡觉,我劝说无效,只好奉陪。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他将床上的大小枕头、软枕都按顺序搬到一起,自己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正在上面跳来跳去呢。于是,我问道:“宝贝,你在干什么?”“妈妈,我在走楼梯呢。”禾禾喜滋滋地告诉我。我一看,可不是吗?他用枕头代替积木,刚刚完成一项杰出的工程呢。后来,禾禾还邀请我一块儿踩枕头玩呢。

再比如“乘坐电梯”的游戏。有一次带宝宝们去商场,上楼的时候坐了扶梯,下楼时坐了直梯。回到家后,禾禾、木木自发地编了这个游戏。一左一右分别坐在我的大腿上,然后让我把双脚合拢。两个小人儿假装摁一个按钮儿,电梯开了,“1、2、3、4、5……”关于数字的概念就这样形成了,典型的“寓教于乐”。

最近,我和老公经常在禾禾、木木面前表演“玩球”的游戏,目的是培养宝宝们的“运动敏感”。我先后采用了“滚球”、“反弹接球”、“抛接球”、“单手拍球”、“双手交替拍球”、“双手拍两只球”等几种不同的花样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木木的反应能力明显增强,常常主动地招呼我:“妈妈,接球!”

话又说回来,孩子越大越不好教育;只有不断地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中,产生碰撞、产生交叉,才是一种乐趣、一种成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小宝宝,完美无暇、没有缺点!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