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不对 如果爱怎样爱

本文已影响1.36K人 

溺爱不对 如果爱怎样爱,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们总想对孩子好一点,什么事情都让着孩子,但是不知不觉之中就溺爱了孩子,溺爱不对,会纵容孩子,那么溺爱不对 如果爱怎样爱,看完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溺爱不对 如果爱怎样爱

溺爱不对 如果爱怎样爱1

溺爱的十大表现

1、特殊待遇

家庭成员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没道理宝宝应该高人一等。

给宝宝吃独食、做独生日,让宝宝充满优越感,变得自私、没同情心,不会关心别人。

2、过分注意

由于爸妈的过分注意,宝宝常常无所适从,不仅他的主动性会受到伤害,而且会更加的以自我为中心,没人关注他就搞恶作剧。

3、轻易满足

轻易满足宝宝的要求,这样一来他根本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付出,不会忍耐也没有吃苦精神。要知道等待和忍耐是日后成功的必备品质。

4、生活懒散

家里没有一定之规,宝宝生活懒散、惰怠,好习惯建立不起来,坏习惯渐渐根深蒂固,很难得到纠正。而且日后纠正更痛苦。

5、乞求央告

爸妈被宝宝的哭闹彻底打败,反过来乞求、讨好宝宝。一旦乞求央告,就是宣告教育失败。

6、包办代替

事事包办代替,其实即便宝宝做不好,也应该放手让宝宝去做。有的时候形式比事情的结果更重要。

7、小病大惊

宝宝有一点点小病小痛,妈妈首先失去镇静。如果不能言传身教宝宝在遇到事情、困难时从容面对,又如何让宝宝勇敢起来?

8、剥夺独立

很多宝宝入园后分离焦虑很严重,很大程度是因为爸妈剥夺宝宝独立的机会,导致宝宝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能力,不知道如何处理在集体中发生的事情。

9、害怕哭闹

很多爸妈对宝宝的哭闹没有办法,精明的宝宝便拿哭闹作为他屡试不爽的武器。爸妈要让宝宝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可以用“态度冷漠”来应对宝宝,宝宝最怕的就是爸妈不爱他。

注意宝宝哭闹时不要打他,这会强化他的行为

10、当面袒护

有时老师或是其他人指出宝宝的缺点,爸妈非但不让宝宝面对,反而袒护宝宝。这样会让宝宝缺乏是非感,下次仍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寻求保护伞。

如果爱 如此爱

1、真的担心他,请暗中注意他;

2、遇事要同他有商有量,尊重宝宝;

3、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决不变卦;

4、合理的要求延迟满足;

5、一定之规;

6、适当放手;

7、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性;

8、让宝宝知道哭闹无效,只有改正一条路;

9、多和宝宝在一起。

很多时候太爱宝宝是因为爸妈心态不对,认为宝宝的出现给自己带来了阳光和快乐,于是捧在手上、含在嘴里。其实,没有你,哪有他,你教你养,才让宝宝幸福地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让宝宝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很必要的.。

溺爱不对 如果爱怎样爱2

1、不过分满足需求。

我们一直主张对孩子的需求要迅速满足,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充分的尊重和爱意,但同时也会留意,满足孩子需求时,不会“要一给二”,比如孩子想要生日礼物,爸爸妈妈就挖空心思去给孩子买昂贵的礼物,以给孩子“大大的惊喜”。

我们的办法是,尽量确切地和孩子沟通清楚他的需求,然后超出一点点来满足他,比如孩子小时候过生日特别喜欢要变形金刚,我们就会问他想要什么样的,然后在之前和孩子约定过的过生日“预算”内,尽量和孩子一起挑选到他们最满意的,可以用足预算、稍稍超出一点预算,但不可以超出很多。这样,孩子和大人之间,就会慢慢地就满足需求的程度达成默契。

2、不满足过分的需求。

有些被宠坏的孩子会习惯于对爸爸妈妈提出过分的需求,比如某样东西一次吃好几份、某样东西只能他一个人吃,别人都不许动等等。真心家的两个孩子,都没有提出过类似的要求,因为知道即使提出,爸爸妈妈也会明确地回答:“不可以。”

真心爸妈认为,孩子的过分需求一旦被满足,他就容易认为,这样的需求是合理的,是应该被满足的,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变得需索无度,而且这种需索甚至会延续到成年之后,那些为自己买车、买房、各种消费而榨干年老父母每一份钱的子女,他们应该就是这么被“满足”——“惯”出来的。而且过分的需求被满足一次,父母爱的尺度就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让孩子学会等待

当孩子闹着说“我要如何如何,我现在就要!”时,你会怎么做?一些爸爸妈妈可能无论手头在做什么,马上放下一切去“遵旨”了。

我们没遇到过这样的事,但在平时,会特别留意让孩子学会等待。大人手头有事,而孩子提出某个要求时,我们会告诉他们:“稍等等,爸爸/妈妈这会儿正忙,等一下再来帮你。”孩子习惯了等待,就不会一有需求就火急火燎,一刻都等不得了。

4、让孩子了解和体恤大人的困难

我们会尽量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有困难时,也会跟孩子讲清楚,如今天没时间、某某东西一时还找不到,或者目前的条件没有办法做到等等,让孩子明白不是他想怎么样,大人就一定能实现他的愿望。

比如现在外面正大风大雨,而孩子要大人出去给他办某事,你会答应吗?如果孩子缺的是明天上学要用的东西,我们会去,除此之外,我们都会告诉孩子:“现在风雨太大,开车出门不安全,要等雨停了再去。”

5、帮助,但不伺候

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及时帮忙,但不会事无巨细地伺候孩子。

比如孩子们早晨出门用“鞋拔子”穿鞋,到现在我们还会蹲下来,帮他们拉一下“鞋舌头”,以方便他们快快穿好,快快出门,因为早晨那点时间实在经不起解开鞋带、慢条斯理地穿上个几分钟。但我们不会在头天晚上就帮他们把第二天的衣服准备到床头,几乎是孩子们上小学以来,他们就是每天自己到衣柜里找衣服来穿了。

6、你能做的,我不代劳

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孩子能做的,我们不会代劳。不帮孩子背书包、不帮孩子收拾书包、不帮孩子记作业,只要他那个年龄能做、会做、该做的,我们都不会上手自己去做。

真心爸妈觉得,如果孩子习惯了自己能做的事,爸爸妈妈也积极主动地代劳,他很可能成为懒惰的、事事都等着别人替自己完成的人。

7、尊重爸妈和其他长辈

一些孩子从小打爸爸、打妈妈,而且得到大人极其不当的鼓励,那么他很可能到十来岁时就成为对爸爸妈妈甚至祖辈乱开玩笑、出言不逊,甚至胡乱动手的孩子,到学校也很可能成为对老师极不尊重的学生。

这些在我们家都不允许。孩子一两岁时,要抬手打人,我们会捉住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可以。”孩子偶尔对爸爸妈妈用很不耐烦的语气说话,我们也会告诉他:“你这种语气很不好,对大人不可以这么说话。”孩子知道这些“规矩”,很小的时候起就不会和大人撕缠、拉扯、大吼大叫了。

8、玩儿可以,“作”不行

家里家外混作混闹的孩子,大多是溺爱的结果。很多孩子在家里作惯了,会误以为到外面,也可以同样作,小时候会让旁边的人很困扰,长大了,甚至可能自己作出祸事来。

孩子小时候,都会喜欢打打闹闹,我们会告诉孩子:玩就好好玩儿,不可以破坏。所以真心家俩孩子除了小时候会把爸爸妈妈衣柜裤架上的保护套抽下来当绳子玩、把自个的床当成蹦床,踩坏了三根弹力床板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可能被称为“熊孩子”的举动。

9、培养分享精神

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真心爸爸和孩子分享零食,有了两个孩子之后,能分享的东西,我们都告诉孩子要兄弟二人分享。现在两个孩子不但互相不争抢,还会想着爸妈,再爱吃的东西,只要爸爸妈妈不表示“我们不吃了,你们自己吃”,都会留些给爸爸妈妈。

我们理解,在两个或多个孩子的家庭中,分享精神可以帮助孩子避免兄弟姐妹之间的争斗,而且也会延伸到他们对“爸爸妈妈是咱们两/几个人的爸爸妈妈”的理解;对独生子女来说,就更加重要,因为他们天生地独享了爸爸妈妈的关注,上学后比非独生子女更难适应“我不是唯一中心”的学校环境。

总之,我们认为,“宠爱”是必要的,爸爸妈妈要让孩子在有充足爱意的环境中长大,帮他们成长为有足够的爱的能力的人,这样他们未来的生活会更加幸福。但“溺爱”是无益的,孩子不可能一生呆在爸爸妈妈的羽翼下,别人也不会无原则无尺度地溺爱您的孩子,父母爱子无度,不但不能让孩子的未来更美好,反而会为他适应家庭之外的环境,带来很多困难。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