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引导爱打人的宝宝呢

本文已影响2.02W人 

怎样正确引导爱打人的宝宝呢,宝宝如果喜欢打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作为家长需要及时的教育,帮助宝宝纠正错误的行为,让宝宝健康成长,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怎样正确引导爱打人的宝宝呢。

怎样正确引导爱打人的宝宝呢1

宝宝打人的情况很常见,而且大多都是处于同一个阶段的孩子,这个阶段,孩子的手的功能增强,孩子总喜欢新鲜感的,拿手做这做那的做实验,其中就包括打人,其实打人的宝宝并不知道自己行为所包含的意义,他认为打人的动作跟把一个东西拿起来放下的动作没什么两样。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引导这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的宝宝生气时打人,有的宝宝高兴时打人,有的.宝宝不仅打人还咬人,有的宝宝既打小朋友又打爷爷奶奶等如果养成习惯,他将来怎么与别人友好相处呢?父母真为宝宝的这种“暴力”行为担心呀!不满3岁的宝宝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

曾有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 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就要想方设法来制止他,因势利导来消解他的攻击性行为,当出现不同的原因时,我们来看看具体应当怎样做。

误会了家长的“称赞”

宝宝快17个月了,每当宝宝与家人或邻居玩得高兴时,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看他的意思,也不是表达不满,也不是挑衅,那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另外,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些爸爸妈妈喜欢在宝宝面前互相拍打调情,这样,宝宝可能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情感的方式。

宝宝越小,这种“打人”的表达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纠正。我们除了教宝宝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识,更要教给宝宝正确的情感模式,例如教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表示对家长和别人的爱。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脸,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孩子的肩膀,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阿姨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

另外宝宝打人并不具备攻击性,自己也没有攻击意识,而是一种实验,当实验不受阻止,反手欢迎的话,这种实验就会变成习惯,习惯一点养成,那就不是容易改变的了,就向前面提到的心理测试结果,小时候的攻击记录和习惯对将来成人之后的行为和性格乃至习惯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怎样正确引导爱打人的宝宝呢2

1、用动作制止孩子不得当的行为,而不是用嘴巴制止

知道孩子近期喜欢打喜欢抢,就陪孩子时离孩子近一些,在孩子出手打和抢之前,用动作制止,即抓住孩子的手,让宝宝打不成,抢不到!语言只能制止有理志的成年人,语言对制止年幼的孩子、及不理志的成人的效果几乎是零。

2、嘴巴用来引导

当成人的动作制止了孩子不得当的行为后,嘴巴里说出的话也是引导孩子的话,而不是否定或是制止孩子的话,这样才有效。如成人用身体挡住了孩子的去路后再对孩子说“如果你想跑,可以到楼下草地上跑”;成人用手抓住要抢玩具或准备打人的宝宝的手之后说“想玩玩具请对朋友说‘可以借给我玩一下吗?朋友借给你就可以拿来玩’”;“如果不喜欢不高兴可以对朋友讲‘你让我生气了,我不喜欢,请你不要这样做’”不要让孩子每次都听到成人对自己说“怎么又打人?哎呀不能打人!不要抢玩具!你怎么又……”这些话即不能帮助孩子改掉已有的不得当行为,也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处理方式,无效的言语不要说,以免成人的语言无法给孩子任何引导。

怎样正确引导爱打人的宝宝呢

3、“正常行为”与“正确行为”

两三岁的孩子大都会出现打人,抢东西的行为。因为两岁半左右幼儿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看到什么都是自己的,自己的喜欢的就是自己的,自己的东西在别人那里,本能就是要拿回来放在自己身边。有人阻止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就是不对的,会本能地反击——打!抢和打是保护自己及保护属于自己物品的一种本能行为反应。我们称这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常会出现的行为叫“正常现象”。但正常不等于正确,所以,即使孩子的行为属正常范围,成人也要给予教育和引导,让宝宝的行为变成正确行为的范畴。

4、替换法

用一个成人认可、欣赏、赞成的行为或方式,替换掉孩子不得当的行为。先正面示范,如讲故事、交谈、情境模拟等方式。再正面引导,告诉宝宝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就可以这样做,现在要如何做。最后再不断地提醒和描述性地表扬孩子做得对的地方。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