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犯罪心理学案例及分析

本文已影响5.68K人 

真实的犯罪心理学案例及分析,心理分析学又称精神分析学,是以精神病的治疗为背景,除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产生重要影响外,研究人的深层心理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以下分享真实的犯罪心理学案例及分析。

真实的犯罪心理学案例及分析1

李某,男,29岁,未婚,广西人,初中文化,原广州市朱海区一家湖北风味菜馆保安,工作较粗心马虎,为人懒散。李某对同饭店的服务员小叶颇有好感,平时待她很是关心,还私下告诉过一些同事他对小叶的爱慕。不过,小叶对李某似乎不太钟情。

20xx年5月28号凌晨与小叶在珠江堤岸散步时,欲吻小叶,小叶以李某有肝炎为由拒绝,李某连称自己的病“没关系的”,欲强行索吻,小叶嗔怒,为躲吻干脆翻过江边护栏边喊边退

李某当时也很紧张,但他不顾小叶离珠江已是几步之遥,更没想到小叶当时的恐惧,边招手哄她过来边朝她靠近,小叶一脚踩空坠入江中溺死。

一、该案件是一起过失犯罪案件

李某已预见自己亦步亦趋的行为可能发生小叶坠江的危害结果,却轻信自己能够避免,以致悲剧发生,此举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鉴于犯罪情节较轻,李某获得轻刑。过失犯罪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犯罪,他与故意犯罪者的犯罪心理是不同的。

1、过失犯罪者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危害结果的认识是不清晰、不明确、不充分的.

2、犯罪人所追求的目的不是犯罪目的,也就不存在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

3、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是行为人消极心理品质在各种不利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

真实的犯罪心理学案例及分析

二、李某过失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李某过失犯罪心理的形成有一定的偶然性。

1、情景因素。由于案发时间是在凌晨,地点在珠江堤岸上,过往行人极少,为犯罪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情境机遇。

2、被害人因素。受害者小叶是李某心仪对向,出于爱慕李某才强行索吻,以致犯罪发生。

3、生理因素。男性较女性粗心和大胆,喜欢冒险,注意力分散,因而过失犯罪的可能性大。

4、心理因素。李某工作较粗心马虎,为人懒散品质较差,容易出现不恰当的行为决定。

三、过失犯罪案件特征

过失犯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犯罪,危害性较大,通常由行为人过度自信或疏忽大意所发,过失犯罪者一般有以下特点

1、注意的分心,行为人没有将其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内充分的指向和集中于应该指向和集中的对向。

2、粗心大意,行为人粗心、忽略、不注意、违反注意的义务。

3、激情和冲动,在激情情况下,行为人认识狭窄,理智丧失,往往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行为预见行为的后果。

4、侥幸心理行为人寄希望于危害结果不会发生而不是采取措施积极防治,这是行为人认识上的错误,也是主观意志上的缺陷。

5、过于自信,行为人虽然预见到其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却由于过度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能避免,最终导致过失犯罪

6、应激不良,应激是行为人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如果行为人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不能准确的采取符合当时情况的行为易导致过失犯罪。

真实的犯罪心理学案例及分析2

这个名叫马登毅的特大[诈骗]犯在成都落网 ——— 他化身风流富商令众多女性神魂颠倒,在不到3 年时间里欺骗女性近百人。他极其了解女性心理,声称在三个小时内就能获取对方信任并实施诈骗。不仅如此,他还有着奇特习性,每诈骗成功一个女性就用烟头烫下标记,他的手臂上有90 多个烟痕;

当他身上揣着诈骗来的大笔钱时觉得很不踏实,当他把钱挥霍掉身上只剩两百块钱时,他才吃得香睡得着。 案件回放 马登毅成长经历 犯罪嫌疑人 马登毅 马登毅,一个长相平庸,身体略有残疾的男人,虽说人不可貌相,但是咋一看来,他确实对女性没有什么吸引力。

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到再不能普通的男人居然在网上骗得近百名女性的钱财、感情、美色(且大部分是已婚女性)。 马登毅自小生活在一个不正常的家庭,父亲结过三次婚,有10个子女,他只是其中一个最不被重视的.一个,这就成为他日后行使诈骗的一个推动力。 “情圣”男人靠“讲故事”骗了近百女人

马登毅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孩子从小失去母亲,又被父亲抛弃,他和外婆相依为命,一直到16岁才见到父亲。为了不成为父亲的累赘,他努力工作,终于感动了父亲,父亲把他送到国外读书。

学成回国后,这个孩子在父亲的房地产公司里大展才华,最后成了副总裁。事业有成的他,却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心爱的未婚妻,从此他的心情再也没有好过……

这个“情真意切”的故事令对方立刻会联想到:“你说的这个人不会是你吧!”他回答:“就是我,我叫余杰,不信你去查,我是香港华润集团副总裁。”

“情圣”男人靠“讲故事”骗了近百女人 这个故事是马登毅在2007年开始诈骗时编的,之后他就以此故事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对象只要一亮出来,基本都能把对方“忽悠”住。

不到三年骗了近百位职业女性 通过讲故事,马登毅给自己虚构了 一个“富二代”的身份,如果对方不表示 怀疑,他就会提出见面的要求。马登毅 说,这个故事可以让对方有50%的信任度, 而见了面之后,他就可以让信任度达到90%。 “情圣”男人靠“讲故事”骗了近百女人 由于自己长得其貌不扬

真实的犯罪心理学案例及分析 第2张

马登毅在见面时常常会使用另外一张 “王牌”:他一般以某公司高层管理者身份出现,见面时会很舍得花钱。“我一般喜欢去酒吧,先买一瓶比较贵的酒,然后把酒吧里所有工作人员叫过来,一人一百元小费。如果心情好,会发得更多。”

马登毅说,看到他出手如此阔绰,一般女性都会对他深信不疑。到了这一步,他开始“下手”了。他会告诉对方,取款机一天最高取款上限是2万元

自己卡里的钱已取不出来了。 “情圣”男人靠“讲故事”骗了近百女人 “一听我这样说,对方都会主动掏出钱来。我最多一次诈骗数额是50多万元。接下来我就会带她们去宾馆开房。”

马登毅说,他做这一切只需要三个小时就足够了。其实,马登毅有时也想不通,自己在诈骗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漏洞,连中学生都能看出来,他甚至还会和对方说,“你就不怕我是骗子?”

但对方常常回答:“就是你骗了我,我也觉得值得。”甚至一些女性,明知道他是个骗子,也表示愿意跟着他。 就这样,马登毅用这种并不高明的手段,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欺骗了近百位职业女性。让人想不到的是,当民警试图去联系网上那些受骗女性时,她们都拒绝出面指认。

心理学家的分析

德安医院心理科主任 王瑞文: 让自己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他就是用这种方式 用烫烟头 这种方式好像是在说 你看我不是罪大恶极的 我不是主动要的 我是没办法 我既然做了 我现在惩罚一下自己 我已经惩罚自己的 你们不要再惩罚我了 马登毅说:“代表我伤害过一个人 一个记号 (为什么这样)这个我自己也很难说清楚”

调查分析: 受骗女子大致有三类。

一,夜场里的,虚荣想寻求捷径的;

二是生意不顺以为找到合作的;三是感情不如意的。有些女性已知他是骗子却仍愿与他交往。

一,耀人的光环:假造的身份是光环,

二,经历会感动人,

三,虚构事实吸引女性。这会让女性对其心生崇拜。这些女性的共同特点:内心有空白,或情感有空虚的地方,语言是填充空白的最好的填充剂。

为什么个别女性被骗后仍执迷不悟:女性心理学,陷入情感中,判断力及自控力是最低的;依附性非常强,这会抵消对男性的离心力(理智的能力)。女性心理的焦点在被骗时间范围内,被占满了。

诈骗被害人:侥幸心理,急于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物质或情感或社会关系。忘了天上不会掉馅饼。 (关键是女性自己不要虚荣,贪小便宜,要自己争取一切。)

真实的犯罪心理学案例及分析3

犯罪心理学案例见解

这种犯罪涉及到两个概念。集体犯罪与挫折犯罪。我们知道,由多人组建的犯罪行为,这个实施犯罪行为的整体分三种类型。集体,团伙,组织。集体是指没有特定目标,目的。

是由偶然的事件刺激,引发的从众效应。这种组织极为松散完全是每个成员自发组成的。电影小丑里的市民,就是因为小丑情绪宣染,加上暗示与每个人心里隐藏的压抑而产生的暴乱。

如今的网络也是如此,一个话题会分成很多和团体,不同的观点相互争论。这种集体是临时性的,非组织性,具有短暂,狂热,公共性,松散以及个人情绪化明显等特点。而团伙,则是指由一定地区内的自愿结合的人,为了某一共同目的而短暂组成的一个群体。

如警察的专案组就是这样一个组织,由一个共同的目的(破某一个案子)而短暂组成的一个小组,这种团伙一般在目的达成后即使有可能多次作案,但实施具体犯罪成员通常是临时组成,犯罪目的达到,大多不在相互联系,这种团伙分工明确,行为一致,但组织成员松散,没有固定成员,缺乏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案例中,首先看案例中的第一案三人因为争执将刘亮打伤。这个案件本身是偶然的,车辆划伤完全是偶然。所以大纲出来了,偶然性犯罪,非计划性的,而后双方因此发生争执,三人将刘某打伤。

这种攻击行为是计划性的还是冲动性的?很明显冲动性,这是偶然型犯罪,起因,结果等都是偶然的,无法预测的,所以怎么可能是计划的,有目标的攻击行为呢?

真实的犯罪心理学案例及分析 第3张

很明显是由口角矛盾引发的挫折犯罪。这三人中肯定有一个主犯,是主犯先进行的攻击行为,或暴露攻击意图,其他人在受到这种暗示和情绪的干扰下,也无意识的顺从这种暴力侵害。

(法律上,这不是西方,西方可能因为这些心理因素会对犯罪人量刑进行考量,中国法律严格犯罪就是犯罪不会因为你是被暗示的还是什么而轻判。)而后群众不满,在不法分子鼓动下对派出所进行攻击行为。

那么这个犯罪就是冲动性犯罪。犯罪行为偏激,狂热,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而且这类人是被群体的情绪左右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情绪化。被不法分子暗示后,这些人组成一个临时的集体,在这个集体里,大家有共同的情绪,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相互模仿,强化和学习。

将行为在群体中得到正当化。群体的认同会覆盖个体的自我意识,在这种影响下一群人对警局实行了不理智的行为。当然这种类型的从众现象还有个体内在因素,法律意识薄弱,意志力不坚定,缺乏主见,认知片面,他们个人的情绪也是容易冲动的类型。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