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班幼儿交往

本文已影响1.43W人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小班幼儿交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交往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交往1

一、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与合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独生子女增多,相对单独的社区套房的居住条件等原因,导致孩子对外交流较少,在他们身上出现了许多不合群现象,例如,自我中心意识严重,不愿与他人说话、交流等。针对上述情况,我对我园刚进入小班的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发现角色游戏对于小班幼儿交往与合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观察案例

观察时间:20xx年9月――20xx年12月

观察对象:小一班幼儿共36人

观察方法:行为记录法,记录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语言、动作、交往合作情况。

案例一:娃娃家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每次游戏时,总会有许多孩子冲到娃娃家争着抢着做“爸爸”或者“妈妈”。尤其是“妈妈”女孩子们最为喜欢,可以抱娃娃、煮饭等。有一次,然然和欣怡就为正当“妈妈”而吵了起来,她们谁也不愿意谦让。这时,带班的丁老师走了过去,开始引导她们学会相互商量、交流。让她们能够相互体谅、了解她人的情绪情感。丁老师蹲下来,说:“你们都想做妈妈呀,可是一个家里只能有一个妈妈,那该怎么办呢?”然然听了,马上说道:“我当妈妈,她做宝宝。”可是,欣怡并不愿意,她大声说道,“我不要,我要当妈妈!”这时,丁老师就说,“这样,你们谁也做不成妈妈了。而且游戏都快要结束了哦,再不决定这次游戏就不能玩了!”然然一听,说道,“那我做宝宝吧,下次我做妈妈好不好?”欣怡点点头,同意了。接着两个孩子手拉手投入到了游戏中,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这样孩子不仅顺利的开展了游戏,又学会了同伴之间相互协商、交流。

小班孩子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小班孩子刚入园,之前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照顾下,要什么有什么,大多时候只考虑到自己要什么,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因此,在幼儿园游戏中容易出现交往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时,主要引导幼儿学习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从中意识到克制自己的欲望,考虑到别人的意见,加深同伴之间的友谊,增强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案例二:玩具吧

玩具吧是小班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一天,浩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一辆非常好看的大汽车,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要做小司机,开这辆大汽车。于是,老师走过去引导他们说,“你们这样争抢大汽车,大汽车会不高兴的!大汽车喜欢每一个有礼貌、懂得和朋友分享的孩子。”听到这话,孩子们知道了玩玩具时要互相谦让,于是,孩子们学会了相互协商,然后排队轮流进行游戏。看到孩子们自己商量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觉得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三:爱心医院

医院是孩子们角色游戏中最为喜欢的游戏之一。今天,宁宁、小雪还有宣宣三个小朋友在医院里面玩游戏,宁宁是医生,小雪是病人还有宣宣是护士。我看到他们三个在争抢着针筒打针,于是我走过去,问道:“你们去过医院吗?医院里面都是谁帮你们打针的呢?”小雪说,“护士阿姨打针的,可是我也想当护士阿姨打针!”我说,“那现在小雪你是病人就应该给医生检查,护士打针。然后,下次小雪做护士,你就可以帮病人打针了,好吗?”小雪接着就对宣宣说,“这次你做护士,下次我做,好不好?”宣宣点点头。于是,她们有快乐的玩了起来。

三、角色游戏的作用

(一)、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所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和活动,它为独生子女参与社会生活、获得社交能力提供了机会。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动脑筋、出主意,创造性地反映生活,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情,他们体会着做“医生”解除“病人”的自豪感,当“妈妈”对“孩子”的亲切感……同时,“乘汽车”要排队,买东西要文明,“好朋友”要相亲相爱,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游戏中已成了一种约定 ,俗称的规则,每个孩子都必须遵守,否则,会受到舆论、谴责。孩子从这些准则中学会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提高交往技能

角色游戏可以通过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实现角色的转换,使其进入他人的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经验,从而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状况。小班幼儿已形成了初步的角色心理,这为幼儿逐步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进行多种角色的转换提高角色游戏的水平奠定了基础。入园前的幼儿由于独立性差,他们的社交活动往往只限于父母、亲人、家庭范围之内,和别的儿童接触很少,即使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彼此很少交往。幼儿园使幼儿生活周围的人增加,每天能接触到许多同伴,他们会从不认识到认识,直到熟悉。在幼儿的交往过程中,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场合,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由于角色和角色的关联,幼儿尝试着交往的多种方法,感受到交往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以及教师的引导,这些都促使幼儿去调节自我,理解他人,尽早走出“自我中心”的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学习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增强了幼儿的角色心理,让幼儿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学习了交往的.技能。

四、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生活经验来充实幼儿的角色游戏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他们在角色游戏时常常会显得无所事事。一般来说,幼儿的生活经验大多来自家庭和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平时教学、日常生活、节日娱乐、亲子郊游、看图书等各种活动中,拓展幼儿的视野,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多方面地去观察和了解社会生活,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生活印象。我们在外出郊游时,就会在路途中引导幼儿观察司机叔叔是怎样开车的,看到路上有行人怎么办。事实表明:幼儿对生活观察得越仔细,游戏的情节就越丰富,扮演角色也就越形象、逼真。情节的丰富,有利于促进幼儿交流,丰富幼儿的交往技能。

(二)、教师可以作为玩伴来参与角色游戏,并给与幼儿正确的引导。

教师直接参与游戏是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小班幼儿喜欢游戏,但又不会做游戏,需要教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当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成为他们的游戏伙伴时,会感到格外兴奋。所以教师通过参与游戏担任角色之后,以角色的身份指导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担任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在一个角色上,根据需要灵活掌握比如:在和孩子们玩“娃娃家”的游戏时,由于各角色的活动单调,又缺乏协调,我便扮演成“娃娃家”的“妈妈”。吩咐“爸爸”去买菜,叫“姐姐”去洗衣,自己则看娃娃,喂饭,哄睡觉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并担任了游戏的主角,使其他角色也都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游戏内容也就丰富了起来。如此,也有利于幼儿学会游戏中的交往与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幼儿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学会于他人交往,将自己融入于集体中,用自己和集体的力量与智慧解决困难。角色游戏是社会现实的缩小化,教师是孩子们踏入社会的领路人。正确、规范的角色游戏体验,能给孩子们美好的启迪,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的幼芽,帮助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踏出坚实的步伐。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交往2

早晨,妍妍的奶奶带着孩子一起来到教室,一见我就笑着对孩子说:“叫老师啊。”“孙老师早!”“早上好!”我微笑着与她打招呼。她奶奶随即向我询问:“老师,昨天回家孩子说硕硕打她了”我俯下身子轻轻摸摸孩子的头,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啊?”她没有言语,只是用很锐利的眼神盯着那个孩子。家长也期待着我给她一个交代,我只能请硕硕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硕硕也闷不作声,我也不想勉强孩子,因为毕竟我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没有亲眼看到事情发生的过程,只好冲着孩子的奶奶笑笑,对她说:“孩子嘛,打打闹闹很正常的,平时我看见她们两个可要好了呢!”。奶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与人交往,这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存的需要。从孩子来看,孩子有交往的需要。从出生开始,孩子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就有了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最初的是与父母或主要抚养者的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渴望更广阔的天空,他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小冲突,我认为是正常的,也是可喜的。冲突只有在交往中才会发生。但孩子的交往经验远远不够,虽然小女孩喜欢跟人交往了,有交往的兴趣,但是她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经验,毕竟孩子年龄小。在与人交往时,她无法正确地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能正确地观察与了解自己,更无法准确地把握别人的心情和意图。于是才出现了当其他小朋友与她发生冲突时,就向一贯能依赖、保护自己的奶奶告状。从家长来看,这位家长已经有了初步的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意识。每次来园时,她带着孩子来都要求孩子主动与老师打招呼问好,从教师来看,孩子间发生矛盾,而教师不了解情况,因而没有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妄下论断斥责孩子,这是尊重孩子的体现。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获得交往的技巧。这个“引导”可以是成人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进行,如坚持正面教育。也可以是在某个具体的事例后,给孩子一定的方法。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用合适的方式与孩子一同商量怎么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使每一次交往都成为孩子成长的经验。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