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不想玩了

本文已影响2.21W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随笔:我不想玩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随笔:我不想玩了

教育随笔:我不想玩了1

案例描述:贝贝今天是小超市的老板。游戏刚开始时,他还很有兴致地整理超市里的货品,而且还大声叫卖:“快来买呀!买一送一啦!”客人们听到了,都跑过来买烧烤吃,生意很好。游戏进行到一半时,他突然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不想玩了,人太多,我好累呀!”此时我就对他说:“人太多,那你不能想个办法把人变少一点吗?”他想了一想,又跑回去了。不一会,烧烤吧那边就传来了他的叫卖声:“涨价啦!涨价啦!一样2块喽!”刚刚还在超市挑东西的涵涵听见涨价了,就说:“呀,我只有一块了,(活动时每人每次只有2块的经费)我还是去别的地方看看吧!”

案例分析:每次区域我们会安排一些幼儿充当小客人,由于今天的客人一开始听见小超市买一送一的优惠活动,所以生意的确不错。但出现这种情况后,老板因为人太多忙不过来了,所以感觉力不从心了,不想当老板了。

指导策略:针对这种情况,又因为大班年龄段的小朋友能力有限,所以当他遇到困难时就想到来找我寻求帮助,我给予提示,让他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结果他就想出了“涨价”这个好办法,结果客人们就变少了。后来我还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当生意太忙时,怎么办呢?幼儿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结合他们的观点,我总结出几点:1、可以再雇几个人来帮忙2、老板在经营上改变一下策略:客人太多时,老板可以让商品涨价3、当老板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开个会,让员工帮忙一起想办法。

教育随笔:我不想玩了2

早晨的晨间活动因天气不好就只能在教室里进行区角活动了。孩子们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在玩。这次看到亮亮一个人正在建筑角里“垒高”。(在这个区角里投放了废旧纸杯),他正在将几个纸杯正反叠放着。一开始,他蛮有兴趣地叠了七八个纸杯,嘴里还不停地自言自语,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几遍玩过后,可能觉得没有什么好玩的,他放下杯子,走到我跟前说:“玲玲老师,我不要玩了。”我问他:“你叠了几个杯子?”他回答:“我叠了八个,可我不想玩了。”我没有答复他,这时我也无意识地递给他几张泥工板,说:“我再试试看,加上泥工板会怎么样?”他迟疑地接过泥工板,放在一个杯止,并试着将其余的纸杯往泥工板上放,这样一来,一个纸杯上就可以叠上两三个杯子了。亮亮马上又来兴致了,高兴地说:“哦,我造了一座大楼!”

分析及反思:

这次的活动作为老师而言,发挥了参与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当孩子对活动没有兴致时,想办法延续和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不是用规则来限制幼儿的`行动,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却忽略了孩子的自主性。当孩子不愿玩时,教师应适时地点拨,将孩子从不愉快的情绪中拉出来,同时给予新的要求,从而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不断地探索和思考,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快乐。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想到,教师与幼儿的关系要平等、民主,而不是因为老师高高在上就用各种规则来压抑孩子。但是在这次的活动中,老师的引导方法还存在缺点。如果请趣味相投的幼儿和亮亮来共同完成这一任务,虽然是同一材料,也可以玩出花样来,他们会有不同的想法,这样使孩子在其中拓宽了思路,学到了知识。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协作习惯,形成团结互助、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教育随笔:我不想玩了3

一天,我带孩子们下去晨间活动,组织孩子赶小猪,用纸棒赶纸球。因为是托班孩子,他们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会很有兴趣,所以一开始我拿出纸棒和纸球时孩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等我介绍完器械后,我便将它们分发给孩子,孩子们开始玩了起来。一开始还挺有兴趣的,但到后来我却发现孩子们一个个都把球拿在手里,还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不想玩了。”

事后我反思了,为什么孩子们会出现这种情况,会不想玩呢!因为托班孩子对情境性的游戏比较感兴趣,对单一的游戏形式可能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而我一开始组织的赶小猪,没有任何情境性,只是单纯地让孩子拿着棒子赶着球,形式比较单一,托班孩子容易失去兴趣。如果让孩子玩有目的性的游戏,孩子积极性可能就会高些,可以用情境性的方法既让孩子学会赶小猪这个技巧,又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情境游戏中学习。在赶小猪中,可以设计一个小猪的家,让孩子都把小猪赶到它们的家里去,这样孩子在赶小猪的过程中就有了一个目的,而不是漫无目的得赶小猪。

所以,教师要从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要让孩子在情境中学习技巧,在情境中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